flowhubcastsendly

企業金融分析的真實視角

我們在2025年的課程不會告訴你什麼神奇公式。相反地,我們分享的是十多年來在併購案、重組專案和資本市場中累積的實務經驗。分析師需要的不是理論框架,而是看懂數字背後故事的能力。

了解我們的方法
企業財務分析工作環境

分析師真正需要掌握的技能

多數財務課程教你使用Excel函數和財務比率公式。但當你面對一份複雜的合併報表,或是試圖理解某家科技公司的現金流結構時,你需要的是另一種思維方式。

報表解讀邏輯

不只是看數字,而是理解管理層如何透過會計政策選擇來呈現業績。我們會帶你看過幾個真實案例,那些數字看起來漂亮但實際上有問題的報表。

產業脈絡分析

同樣的毛利率在不同產業有完全不同的意義。科技業和製造業的資本結構邏輯也截然不同。你得先了解產業特性,才能真正讀懂財報。

估值模型應用

DCF模型的公式每個人都會套,但關鍵是那些假設條件怎麼訂。我們會討論在不同情境下,哪些參數調整是合理的,哪些是在美化數字。

交易結構設計

當你參與併購案或融資專案時,財務分析只是起點。你還需要理解稅務影響、法律結構和資金安排如何影響交易可行性。

風險識別能力

有經驗的分析師能在報表中找到警訊,那些藏在附註裡的關鍵資訊。這需要時間累積,但我們會分享一些實用的檢查清單。

溝通與報告

你的分析再精確,如果無法清楚傳達給決策者或客戶,就失去價值。我們會討論如何撰寫專業的分析報告,以及如何在簡報中呈現複雜資訊。

財務分析實務案例

從實際案例學習

2024年我們處理過一個有趣的案子。某家傳統製造業想轉型進入新領域,帳面上現金充足,但仔細看現金流量表就會發現問題。營運資金被大量佔用,應收帳款週轉天數持續拉長。

  • 第一步觀察:損益表顯示獲利穩定成長,但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卻在下降,這通常是警訊。
  • 深入分析:存貨水準異常增加,而且集中在某幾個產品線。進一步查詢發現這些產品的市場需求已經在萎縮。
  • 關鍵發現:公司為了維持表面業績,持續生產並以較寬鬆的信用條件銷售。實際上獲利品質很差。
  • 實務結論:這類情況在產業轉型期很常見,分析師需要超越數字表面,理解業務實質變化。

我們在課程中會分享更多這類實際案例,包括如何發現問題、如何驗證假設,以及如何向客戶或主管說明你的分析結論。

我們的教學方式

不是照本宣科的講義,而是帶你走過分析師的實際工作流程。每個步驟都有其邏輯和目的。

1

建立分析框架

先理解你要回答什麼問題。是評估投資價值?還是判斷信用風險?不同目的需要不同的分析重點。我們會教你如何快速建立適合的分析架構。

2

數據收集與整理

公開資訊、產業報告、公司公告,甚至新聞報導都是資料來源。重點是如何有效率地找到關鍵資訊,以及如何驗證資料的可信度。

3

財務建模實作

我們會一起建立實際的財務模型,但重點不是Excel技巧,而是理解模型背後的商業邏輯。為什麼這樣設定假設?敏感性分析要測試哪些變數?

4

結果詮釋與驗證

模型跑出來的數字只是開始。你需要判斷結果是否合理,是否符合產業常態,有沒有被某些極端假設扭曲。這部分最仰賴經驗和判斷力。

5

報告撰寫與呈現

最後是把你的分析轉化成清楚的結論和建議。不同的受眾需要不同的呈現方式,給投資委員會的報告和給客戶的簡報重點會完全不同。

學員江雅筑
「我在投資銀行工作三年後才來上這個課程,原本以為自己已經很熟悉財務分析。但課程中討論的那些實務案例,讓我重新思考很多過去習以為常的做法。特別是關於現金流分析和估值假設的部分,真的很有幫助。」
江雅筑
投資銀行部門分析師
企業財務課程內容

課程設計理念

這個課程不是為了準備證照考試,也不是要教你成為Excel高手。我們的目標是讓有一定基礎的分析師,能夠提升實務判斷能力,並且理解企業金融的完整脈絡。

課程內容會根據當期學員的背景和需求調整。如果這一期學員多數來自科技業,我們就會多討論研發資本化、股權激勵的會計處理等議題。如果是傳統產業背景較多,則會著重在固定資產評價和營運週期管理。

核心主題包括

複雜交易會計

併購、分拆、資產證券化等特殊交易的會計處理與財務影響分析。

估值技術應用

不同估值方法的適用情境,以及如何在實務中調整模型參數。

產業分析框架

如何快速掌握新產業的特性,建立適合的分析架構。

風險評估方法

識別財務報表中的風險訊號,評估企業的財務穩健度。

我們不會承諾上完課就能立刻升職加薪,因為專業能力的養成需要時間。但如果你願意投入時間思考和練習,這個課程能幫助你建立更扎實的分析基礎,並且理解資深分析師是如何思考問題的。

詢問課程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