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教學理念與實踐
教育不是填鴨式灌輸公式。真正的學習發生在你把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時。我們的課程設計圍繞這個核心概念展開。
案例導向學習
每個單元都基於真實企業情境。我們使用匿名化的實際財報資料,讓學員分析台灣中小企業常見的財務問題。
小組協作模式
財務分析在企業裡從來不是獨角戲。我們刻意設計需要團隊合作的專案,模擬真實工作環境中跨部門溝通的情境。
持續支援系統
課程結束不代表學習終止。我們建立了校友網絡,定期舉辦經驗交流會。遇到工作上的難題,隨時可以向講師或同期學員請教。
常見疑問解答
課程基本資訊
技術與工具
費用與報名
企業財務分析的演變趨勢
財務分析這個領域一直在變化。我們持續觀察台灣市場的動態,把最新的實務經驗融入教學內容。
ESG報告成為財務分析新重點
越來越多台灣上市公司需要編製ESG報告。財務分析師被要求評估環境成本和社會責任投資的影響。這不只是合規要求,而是實際影響企業估值的因素。我們在2025年課程中增加了這方面的案例討論。
供應鏈金融分析需求增加
疫情後台灣企業更重視供應鏈韌性。財務部門不只看自家公司數字,還要評估上下游廠商的財務健康度。這需要不同的分析角度和風險評估方法。我們看到許多中型企業開始建立這類分析能力。
溝通能力變得同等重要
純技術分析已經不夠。財務分析師需要把複雜數據轉化成經營團隊能理解的建議。我們看到很多技術優秀的分析師因為無法有效溝通而限制了職涯發展。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課程中加入簡報和報告撰寫練習。
林筱涵
課程總監
為什麼我們堅持小班制教學
很多人問我們為什麼不擴大招生規模。坦白說,我們可以輕易把班級人數翻倍,但那會犧牲教學品質。
我在企業財務部門工作了十五年,後來轉入教育領域。這些年看過太多速成課程,學員上完課還是不知道怎麼把知識用在實際工作上。問題往往出在缺乏個別指導和深度討論。
我們把每班限制在二十人以內,這樣講師才能記住每個學員的背景和學習狀況。當你在課堂提出問題時,我能結合你的產業經驗給出針對性建議。這種互動在大班級裡根本做不到。